《山西政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体育强国视角下山西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

 
来源:山西政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02
 
1 引言 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推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要求,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实施,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就要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做起,现代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体育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及政府服务民生的举措。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表明了“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深化体育重点领域的革新,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体育健身服务方面等提出具体的规划安排,在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针对全民健身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 山西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山西省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制定了《“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健康山西”的战略部署,后又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因此,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健康山西”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山西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 2.1 体育场馆设施 山西省现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256个,建有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1196个,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749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1863个,已经基本实现了我省乡镇、行政村(28200个村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国家要求达到1.8平方米)。其中全省体育系统中公共场馆1256个,对外开放率为80%,全省学校体育设施14100个,开放率为12%,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率较低。 而且,基层农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日常维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比较落后,设施器材过于陈旧(超过使用年限)、一些损坏的设施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维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体育场馆的运营体系不健全,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去适应市场,场馆不能从现实诉求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的体育场地设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居民的问卷调查(表1)可以看出,农村乡(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整体比城市社区落后。 表1 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比较很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合计城市社区1285235012361021490农村乡(镇)1033364613671541421合计2318599626032562911百分比(%)7.929.533.120.78.8100 2.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建设 公共体育政策法规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建设制度比较薄弱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是非常全面的惠及各个地区和群体,还有关于城市与农村的文件以及不同群体的相关文件,将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山西省的政策是根据这些顶层设计,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和文化特点制定出地方性文件法规,如《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等,但是具体到城市与农村,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缺少针对性文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性政策,其内部的内容和形式,实施单位与政府未达成协调统一,结构不合理;制定的政策并未全从要实现的结果与面貌进行统一的规划,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缓慢。而且山西是一个多农村的省份,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对公共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2.3 体育社会组织 全民健身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工作的承担者。从国家民政部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表2)中发现,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体现了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山西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成立了体育总会,县级以上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199个,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其具体的数量还是不能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在农村地区的体育类组织仍较少,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 表2 2015-2018年体育社会组织统计表年份全国体育类社团(个)同比上年增长(%)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个)同比上年增长(%)201833 72212.4%19 98611.0%201730 00020.0%18 0005.9%201625 0008.7%17 00021.4%201523 000-14 000- 2.4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群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科学指导,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的运动理念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山西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3089人,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逾1.5人,基本达到了1.5%的标准,全省全民健身站点平均达每万人3个,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系统,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待遇较差,经费补助较少,也未给指导员们一定的保障。根据调查发现,认为应该有高水平的健身指导员对其健身活动予以科学的指导的居民有65.7%,而且只有13.6%的群众在健身时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农村指导率远远低于城市。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山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的体育指导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 2.5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医结合” 通过体质监测可以减少运动损伤,让科学的健身方式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山西省每年接受体质监测的人数大约3万人,这个数据远远达不到全国的平均人数(2015年全国各省市平均接受体质监测的人数达8万人)。 运城市提出了社区“体医结合”的构想并予以实践。一是大力推广体育与社区卫生体质测试相结合,在社区街道设立体质监测中心,提供监测服务;二是提倡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以科学健康的运动对慢性病患者指导,进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即成立了“1+1+2”的健康保障团队,即“1个居民自我管理小组长(病友推荐),1名社区医生再加上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基本的医疗保障由社区医生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对慢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科学指导。太原市一些地区有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象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区卫生局邀请市级医疗机构专家,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处方,不仅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健身不当而受伤的问题,亦可有效缓解慢性病症,一举两得。经过几年的实施,使许多老年人受益,效果显著,也减少了一些医疗费用。 2.6 体育信息平台建设 人们获取体育健身相关信息资源服务的途径除了到规定体育健身场所外,还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搜索下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因此,“互联网+”体育健身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山西省的体育健身服务平台除了山西省及各县市的官方网站、公众号之外,还有“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平台,其官方移动端运营平台为“启动APP”,“山西社区健身服务”平台,“山西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但其多为推出各种资讯,针对居民的实用类的信息较少,在“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中有一项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对体育参与者有切实可行的意义,但比较详细到项目的几较少。山西省的体育信息平台较少,实用性较差,对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较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重点项目,赢得了体育总局领导和全国体育界的高度关注。 3 山西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 3.1 优化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在山西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更加关注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农民健身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村乡(镇)的健身场所设计投入和建设。以利民便民为宗旨,以城市街道、社区为单位依托居住小区公共场地推进建设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健身器材场地)、城市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居民15分钟健身圈,县城10分钟健身圈,加强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结合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民生工程,基本实现全民健身“6565四级工程”,建设全覆盖,推进营地、步道、绿道建设,推广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的健身设施,此外,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保障残疾人公共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推行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使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真正能与广大热门群众的健身需求结合起来。 3.2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 公共体育政策法规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时,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使其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如何促进社会业余体育事业发展,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指导,如何对社会体育活动作出指导,如何支持农村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等,都要考虑在内。此外,在制度建设中可加入第三方的监督,让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的体育需求一致,使真正的体育需求得到最佳的呈现。 3.3 规范体育社会组织 成熟完备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培育和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政府应大力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政治上、法律上、在发展上给予其十分的扶持与保护,不断培育和提高其自我组织能力,这样体育组织才会有足够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要加强和完善体育总会枢纽型功能建设,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山西省重点建设全民健身组织“3+X”模式,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和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其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使体育社会组织更加的规范化、实体化。 3.4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支完善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公共体育的重要保障。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遴选和培训工作要严格的实施,医学和体育学交叉型的学科人才要积极培养和发展;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明确工作监督与奖惩制度,保障体育人才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其服务能力等达到工作发展的要求,其的服务水平向专业化和科学化迈进,促进公共体育的发展。 3.5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医结合” 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可引导广大群众关注体质健康、积极参与到科学体育健身行列,推进“体医结合”,让“运动成良医”,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传递“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理念,提升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山西”的建设。 “体医结合”进社区并不等同于社区体育和医疗公共服务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形成“1+1>2”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社区已有的医疗器械资源进行体质监测,社区医生和社区体育指导员结果和个人身体情况一起为居民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是居民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山西省建立“体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3.6 推动体育信息平台建设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数字信息化支持,体育信息平台应该包括体育赛事信息、体育场馆信息、体育培训信息、体育设备销售信息、健康状况分析、运动处方信息、运动营养配置等内容。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以及APP软件等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更加有效的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政府牵头和部门协同,与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全部实现各省、市、县(市、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重点加强县(市、区)体育局、乡镇(街道)文体站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立省域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数据联盟系统。 4 结束语 2019年山西省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可充分利用重大赛事和体育活动等契机,发展体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新和丰富体育宣传的文化内涵,展示地方体育风采。因此山西省借“二青会”举办之际,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不仅仅是开展,而且要把这些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作为传统的活动固定下来,成为广大居民喜于、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自发组织参与体育活动,把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真正让群众从二青会中得到实惠,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将特色体育品牌与城乡地域文化内涵相结合,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群众体育活动品牌,体育健身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相结合,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开发,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文化,让体育价值和精神融入幸福之中。 [1] 苏亚君.深刻领会“健康中国”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健康山西”构建路径[EB/OL]. http://sx.people.com.cn/n2/2017/0623/c189144-30371949.html.2017-06-19.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 [3] 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1-13. [4] 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7-11. [5] 王莉,孟亚峥,黄亚玲,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1-7. [6] 苏晓红.辽宁大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40-46. [7] 庞俊鹏,汪于乃,袁晓琳.“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6):20-22. [8] 唐华.全民健康战略视角下中西部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187-191. [9] 朱孔洋,高升.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8,(9):38-42. [10] 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关于南京市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nanjing.gov.cn/zdgk/201503/t20150318_1056584.html.2015-03-2. 1 引言继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之后,我国推出了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战略要求,为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的实施,推动体育强国的建设,就要从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做起,现代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是体育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及政府服务民生的举措。在《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表明了“十三五”期间的主要目标,深化体育重点领域的革新,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体育健身服务方面等提出具体的规划安排,在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针对全民健身各内容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提升智慧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山西省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结合山西省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特点,制定了《“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打造“健康山西”的战略部署,后又相继出台了《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要求“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因此,建设和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健康山西”的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2 山西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2.1 体育场馆设施山西省现共有公共体育场馆1256个,建有乡镇全民健身活动广场1196个,农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30749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21863个,已经基本实现了我省乡镇、行政村(28200个村庄)公共体育健身设施100%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国家要求达到1.8平方米)。其中全省体育系统中公共场馆1256个,对外开放率为80%,全省学校体育设施14100个,开放率为12%,学校的体育设施开放率较低。而且,基层农村(社区)公共体育设施日常维修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群众体育场地设施比较落后,设施器材过于陈旧(超过使用年限)、一些损坏的设施器材得不到及时更新与维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体育场馆的运营体系不健全,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去适应市场,场馆不能从现实诉求出发。通过调查发现,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的体育场地设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对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居民的问卷调查(表1)可以看出,农村乡(镇)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整体比城市社区落后。表1 城市社区与农村乡(镇)公共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比较很满意较满意一般较不满意很不满意合计城市社区1285235012361021490农村乡(镇)1033364613671541421合计2318599626032562911百分比(%)7.929.533.120.78.81002.2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公共体育政策法规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公共服务建设制度比较薄弱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较慢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国家层面的政策法规是非常全面的惠及各个地区和群体,还有关于城市与农村的文件以及不同群体的相关文件,将欠发达地区和弱势群体的公共体育服务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山西省的政策是根据这些顶层设计,结合自身的经济情况和文化特点制定出地方性文件法规,如《山西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健康山西2030”规划纲要》等,但是具体到城市与农村,残疾人、老年人、青少年等弱势群体缺少针对性文件。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缺少有针对性的具体可操作性政策,其内部的内容和形式,实施单位与政府未达成协调统一,结构不合理;制定的政策并未全从要实现的结果与面貌进行统一的规划,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发展缓慢。而且山西是一个多农村的省份,对农村的扶持力度对公共体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3 体育社会组织全民健身体育社会组织是政府开展公共服务工作的承担者。从国家民政部每年发布的统计公报(表2)中发现,体育社会组织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体现了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山西省11个市、76个县(市、区)成立了体育总会,县级以上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199个,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体育,其具体的数量还是不能满足群众的体育需求,在农村地区的体育类组织仍较少,举办的活动形式单一,体育社会组织的功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表2 2015-2018年体育社会组织统计表年份全国体育类社团(个)同比上年增长(%)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个)同比上年增长(%)201833 72212.4%19 98611.0%201730 00020.0%18 0005.9%201625 0008.7%17 00021.4%201523 000-14 000-2.4 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力量。群众在体育锻炼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科学指导,而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的运动理念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目前山西省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53089人,每千人公益社会体育指导员逾1.5人,基本达到了1.5%的标准,全省全民健身站点平均达每万人3个,但是,还没有真正形成社会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系统,其次,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待遇较差,经费补助较少,也未给指导员们一定的保障。根据调查发现,认为应该有高水平的健身指导员对其健身活动予以科学的指导的居民有65.7%,而且只有13.6%的群众在健身时有社会体育指导员进行指导,农村指导率远远低于城市。这一结果表明现阶段山西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对居民进行的体育指导还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的需求。2.5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医结合”通过体质监测可以减少运动损伤,让科学的健身方式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中,在山西省每年接受体质监测的人数大约3万人,这个数据远远达不到全国的平均人数(2015年全国各省市平均接受体质监测的人数达8万人)。运城市提出了社区“体医结合”的构想并予以实践。一是大力推广体育与社区卫生体质测试相结合,在社区街道设立体质监测中心,提供监测服务;二是提倡非医疗健康干预手段,以科学健康的运动对慢性病患者指导,进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即成立了“1+1+2”的健康保障团队,即“1个居民自我管理小组长(病友推荐),1名社区医生再加上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其中基本的医疗保障由社区医生提供,社会体育指导员可对慢病患者进行运动干预的科学指导。太原市一些地区有慢性病患者增多的现象出现,为解决这个问题社区老年人体育协会和区卫生局邀请市级医疗机构专家,有针对性的制定运动处方,不仅能有效解决老年人在运动过程中,健身不当而受伤的问题,亦可有效缓解慢性病症,一举两得。经过几年的实施,使许多老年人受益,效果显著,也减少了一些医疗费用。2.6 体育信息平台建设人们获取体育健身相关信息资源服务的途径除了到规定体育健身场所外,还亦可通过网络渠道进行搜索下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因此,“互联网+”体育健身信息平台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山西省的体育健身服务平台除了山西省及各县市的官方网站、公众号之外,还有“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平台,其官方移动端运营平台为“启动APP”,“山西社区健身服务”平台,“山西全民健身服务平台”,但其多为推出各种资讯,针对居民的实用类的信息较少,在“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中有一项大型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对体育参与者有切实可行的意义,但比较详细到项目的几较少。山西省的体育信息平台较少,实用性较差,对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较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山西省体育产业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成功入选2018年全国体育产业重点项目,赢得了体育总局领导和全国体育界的高度关注。3 山西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对策3.1 优化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在山西省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可更加关注农村体育设施的建设,在“农民健身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农村乡(镇)的健身场所设计投入和建设。以利民便民为宗旨,以城市街道、社区为单位依托居住小区公共场地推进建设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健身器材场地)、城市健身步道等公共体育设施,努力构建城市社区居民15分钟健身圈,县城10分钟健身圈,加强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结合生态环境与社会文化环境,打造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社会民生工程,基本实现全民健身“6565四级工程”,建设全覆盖,推进营地、步道、绿道建设,推广季节性、可移动、可拆卸的健身设施,此外,加快推进公共场所和设施的无障碍改造,保障残疾人公共体育活动的正常进行。推行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立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补助机制,使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与建设真正能与广大热门群众的健身需求结合起来。3.2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制度公共体育政策法规是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健康、有序发展的基本保障。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文件时,将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结合当地实际的情况,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制度环境,使其更加规范化、法制化。如何促进社会业余体育事业发展,针对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开展指导,如何对社会体育活动作出指导,如何支持农村体育事业不断发展等,都要考虑在内。此外,在制度建设中可加入第三方的监督,让政府为人民群众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与群众的体育需求一致,使真正的体育需求得到最佳的呈现。3.3 规范体育社会组织成熟完备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体育社会组织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需要培育和支持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政府应大力支持体育社会组织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政治上、法律上、在发展上给予其十分的扶持与保护,不断培育和提高其自我组织能力,这样体育组织才会有足够的成长和发展的空间;要加强和完善体育总会枢纽型功能建设,带动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山西省重点建设全民健身组织“3+X”模式,推动体育社团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体育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和整体实力,充分发挥其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使体育社会组织更加的规范化、实体化。3.4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是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支完善有效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是发展公共体育的重要保障。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中,对于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遴选和培训工作要严格的实施,医学和体育学交叉型的学科人才要积极培养和发展;通过严密的组织管理,明确工作监督与奖惩制度,保障体育人才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其服务能力等达到工作发展的要求,其的服务水平向专业化和科学化迈进,促进公共体育的发展。3.5 国民体质监测与“体医结合”建立国民体质监测服务系统,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可引导广大群众关注体质健康、积极参与到科学体育健身行列,推进“体医结合”,让“运动成良医”,依据个人体质状况提供针对性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传递“科学健身、健康生活”理念,提升疾病防控意识,进一步推动山西省群众健康水平,促进“健康山西”的建设。“体医结合”进社区并不等同于社区体育和医疗公共服务体系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之间相互融合,形成“1+1>2”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通过社区已有的医疗器械资源进行体质监测,社区医生和社区体育指导员结果和个人身体情况一起为居民制定有针对性的运动处方,是居民更好的进行体育锻炼。这对于山西省建立“体医结合”公共服务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3.6 推动体育信息平台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数字信息化支持,体育信息平台应该包括体育赛事信息、体育场馆信息、体育培训信息、体育设备销售信息、健康状况分析、运动处方信息、运动营养配置等内容。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以及APP软件等方式为广大居民提供信息服务,更加有利于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更加有效的改善广大居民的生活方式。借助“互联网+”技术推动政府牵头和部门协同,与第三方数据平台合作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础数据库。全部实现各省、市、县(市、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之间的互联互通,重点加强县(市、区)体育局、乡镇(街道)文体站之间的信息资源的开放和共享,建立省域公共体育服务信息数据联盟系统。4 结束语2019年山西省承办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可充分利用重大赛事和体育活动等契机,发展体育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创新和丰富体育宣传的文化内涵,展示地方体育风采。因此山西省借“二青会”举办之际,全面启动“全民健身与青运同行”、“强健体魄·阳光生活·共享青运”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不仅仅是开展,而且要把这些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作为传统的活动固定下来,成为广大居民喜于、乐于参与的活动,让广大居民群众自发组织参与体育活动,把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真正让群众从二青会中得到实惠,共享发展成果。坚持将特色体育品牌与城乡地域文化内涵相结合,积极打造“一地一品”群众体育活动品牌,体育健身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相结合,加强传统体育项目保护开发,发展体育运动项目文化,让体育价值和精神融入幸福之中。参考文献:[1] 苏亚君.深刻领会“健康中国”丰富内涵,积极探索“健康山西”构建路径[EB/OL]. http://sx.people.com.cn/n2/2017/0623/c189144-30371949.html.2017-06-1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统计公报[EB/OL]. http://www.mca.gov.cn/article/sj/tjgb/.[3] 王才兴.构建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J].体育科研,2008,(2):1-13.[4] 王家宏.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内涵、特征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7-11.[5] 王莉,孟亚峥,黄亚玲,等.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成与标准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3):1-7.[6] 苏晓红.辽宁大众体育公共服务体系运行现状、问题及优化路径[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5,34(2):40-46.[7] 庞俊鹏,汪于乃,袁晓琳.“健康中国”背景下湖北省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7,33(6):20-22.[8] 唐华.全民健康战略视角下中西部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发展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S2):187-191.[9] 朱孔洋,高升.全民健身战略背景下公民体育权利实现困境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8,(9):38-42.[10] 市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体育局关于南京市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nanjing.gov.cn/zdgk/201503/t20150318_1056584.html.2015-03-2.

文章来源:山西政报 网址: http://sxz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21407.shtml


上一篇: 暂无
下一篇: 《山西政报》更名为《山西省人民政府公报》公告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山西政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